建构主义幼儿数学教学模式与案例研究

 教研动态     |      林泳海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选登

  课题名称:建构主义幼儿数学教学模式与案例研究
  课题编号:2011-YB-187                  
  课题负责人:林泳海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建构主义是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思潮。建构主义是数学学习心理学的一项新的进展,值得重视。皮亚杰认为,儿童并不是学会算术,则是重新发明算术的。卡密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头脑中的数概念不是来自书本或者教师的解释,而是来自儿童对其生活的现实进行逻辑数理化时的思维,是在逻辑数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省抽象而建构的”。可见,把建构主义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幼儿数学教育中去的研究是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要求。
  2. 研究意义
  国际上儿童数学教育呈现研究趋向,是从“英才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即为“一切人的数学”;让儿童喜欢数学;重视数学的应用;提倡以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育的突破口;特别是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受到人们重视。建构主义不仅在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为儿童数学学习与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本课题是建构主义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项研究。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教学运用,探索我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路子。通过案例示范,使更多的幼儿园尝试吸收一项新的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建构主义可说是一个十九世纪末迄今重视人本的知识论思潮,跨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术领域。其根源可以远溯至十八世纪康德的批判主义。康德认为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个理论的困境,在于必须依赖客体作为知识的参照点,而忽略了知识的主观因素。他的主张则着眼于客体究竟是如何地呈现于认知主体之中,他主张知识的要素不在于主客体之上,而在于所谓的现象界,它是一种心理结构,可以组织人的经验,并促成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认知是一种世界的存活概念(viable notion)的建构,而非外在实体的真实镜面(Thomas,1994)。
  建构主义继承了康德的理念,严格区分形而上学的信念与科学或理性知识的差别。前者旨在反映本体中的事实,后者则被认为主体赋予工具的功能,即用以掌握个人的经验世界。再者,知识并非真实世界中的复制,科学知识也不例外,科学及其计算应当视为应用经验进行预测的工具,并不足以宣称掌握实体世界的真理(von Glasersfeld,1989)。
  极端建构主义者从知识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建构主义,他认为在认知心理学的领域之中,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先锋。他认为知识概念是经过仔细思考之后的重新定义,是一种调适的功能。这种看法,和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学者杜威的看法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建构主义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挑战。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的反思,应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学习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也即是学习者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部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教师的主要职责就不应是如何去控制幼儿的学习活动,而应通过创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去控制幼儿的学习。第二,应当明确反对关于知识的纯客观主义观点。在肯定知识客观性的同时,应看到,对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一个由主观的建构向客观知识的转化过程。教学就不应被看成纯客观存在的知识传递过程,而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再创造。第三,基于个体的特殊性和学习活动的动态性质,教学不应被看成一种完全按照事先确定的步骤去进行的固定程序,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明确反对机械的教学观。第四,应当明确反对还原主义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尽管还原主义的教学方法对于机械技能的学习具有一定功效,后者则又可以被看成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条件。第五,要鼓励每个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当调动幼儿和教师的积极性,也即同时肯定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教学法工作的创造性。
  三、相关的课题研究综述
  解放后,我国幼儿数学教育是前苏联模式,学前数学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是很薄弱的。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对儿童的数学概念及运算能力的发展,以及时间空间概念等问题的作了系统研究。问题是,如何把心理学研究成果  转化为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践,尚需要一个从理论上概括和提炼,并在实践中科学应用的过程。
  而我国早期儿童数学教育现状,是不重视理论与实验研究。目前我国幼儿数学教育基础理论较为薄弱,对于学前数学教育的流派、数学教学的心理学依据以及数学教育实验方法和技术等,在认识上不够清楚、不够深入,甚到存在着误区,导致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不能很好把握数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关系,不能很好把握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盲目采用这样那样的不够适当的乃至不够科学的方法,挫伤了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阻碍了儿童数学潜力的发挥。
另外,幼儿园课程改革有忽视数学教育的倾向。近来国内幼教课程改革,重视方案教学,这本身对于传统分科教学有一定的补偿作用。问题是,早期儿童数学具有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等特点,早期儿童数学学习也有其独特规律和特殊性,这往往在方案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充分,对早期数学启蒙教育有所忽略。
  建构主义数学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始国际数学教育的一种思潮。幼儿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国家目前幼儿数学教育比较需要这样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对课程的要求,把握“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精神实质,分析现有的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矛盾,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研究,找到建构主义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数据依据,尝试建立一个建构主义的学前数学的课程体系,通过案例的形式呈现。
研究内容
  建构主义幼儿数学教育模式研究,根据《国家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基本要求,参照《美国数学教育标准(学前段)》合理要素,以及吸收心理学研究中成果,结合国内幼儿数学教育现状,在多年实验教学基础上,形成研究内容8个模块:“数与运算”、“几何与空间”、和“逻辑推理”为三个基本部分;“时间”与“测量”为传统两部分;“概率与统计”为新加的一部分,旨在让幼儿体验数学应用与趣味性;“解决问题”、“交流与讨论”两部分,代表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旨在增加数学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强调在语言等交流与讨论中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细致了解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状况,便采用观察调查法:
  (一)教学成果与幼儿作业分析;
  (二)个案记录;
  (三)教师评定与相关分析;
  (四)家长访谈。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确定研究基地单位
  选取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验点,分别承担相应的课题内容。
  (二)实施步骤
  2011,7,调研,了解现有幼儿园数学教学状况、家长幼儿数学教学情况;了解幼儿数学教学现状,包括蒙氏数学教育、智趣数学、以及二期课改之后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新研究方案;确定具有一定建构主义数学教育基础或具有一定数学基础、有数学特色的数个基地。
  2011,8  研究方案制定。
  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学习内容包括建构主义早期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国内外早期儿童数学教育发展动态,课程发展的各种模式。
  作数学实验教学研讨,安排实验课题组教学观摩与讨论。反思教学。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建立园内教学支持系统。教学研讨时间与观察学习时间保证,并进行资料收集。
  实验教师的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在开放的教室里,师幼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默契,教师巧妙地引导,幼儿不断地回应,并有信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接纳其它同伴的意见。教师为幼儿学习数学安排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布置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幼儿学数学环境。
  2011-9---2013-7,按照不同的内容模块,分配在不同的基地中。通过实践验证,撰写论文和案例。进行录象,收集有关教案。
  2013-6,完成研究成果。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1.建构主义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论文
  2.幼儿运算能力的获得与建构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3.幼儿几何与空间意识与能力的获得与建构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4.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获得与建构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5.幼儿时间概念的获得与建构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6.幼儿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得与建构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7.幼儿数学测量能力的获得与建构教学:案例研究,论文
  8.文化、语言与幼儿数学建构:一个新的趋向,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
  课题负责人长期从事幼儿数学教学研究,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由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组成实验与研究团队,保证建构主义方向和教学实践的适应性;研究基地幼儿数学基础较好,是多年合作者,将提供有力配合。
研究者还有几个研究生是关于幼儿数学教育方向的,有助于课题研究的完成。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多元化体育活动价值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