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期末考试,想必每个父母亲都是心慌慌胆颤颤。
这时候,父母亲什么都不怕,就怕老师打电话。老师的电话一来准没好事儿。
"您孩子的**功课太差了,家长注意一下!"
"这次模拟考退步太大了,家长监督一下!"
"孩子这次成绩都不及格了,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
……
老父母亲们听了,又急又气,每天都在盘算着今天怎么教训家里那个小崽子。
可是当孩子在自己面前声泪俱下,哭喊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考差!"
那一刻,老父母亲的心不免也被揪着难受。这哪是在教训孩子,分明是在折磨自己。
是的呀,孩子每天上课也算听得认真了,作业也是认真写了,哪怕偶尔作业没写也会在事后认真补好。每天晚上,孩子还会按要求在睡前阅读半小时。就连周末,老父母亲也不放过,督促孩子积极补课,查漏补缺。
按理说,孩子拿不了第一,考个中等也可以啊!够不到中等,勉强及格总可以吧!
天知道,为了监督孩子学习,老母亲脸都黄了,头都秃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明明很努力,为什么孩子越学越差?
其实,父母和孩子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日常中,父母们深信不疑的一些学习方法,却是学习中的大坑!
只有孩子避开了这些学习的雷区,孩子才能走出"越学越差,越差越学"的恶循环。
那么,孩子日常学习之中,都会存在哪些学习误区呢?
美国华盛顿大学11位心理学家,花了十年时间去研究,终于总结出了这些学习误区。
以下便是最常见的四个学习误区。
误区一:机械化重复阅读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都喜欢认真记笔记,用荧光笔画出各种漂亮的线。然后孩子一遍又一遍的抄写,或者一遍又一遍地朗读。
看到这样的孩子,我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很欣慰:"我家孩子真努力啊!"
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努力收效甚微。
原因分析: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认知天性》一书中指出,重复阅读是违背了一个人的认知天性。
在重复阅读中,孩子没有体验到障碍、失败。对孩子来说,重复阅读太没有挑战性了,学习成本太低了。
糟糕的是,孩子还会逐渐产生"我已经记住了"的错觉。
这在应付考试的时候,或许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不过是机械记忆,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力。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在考试之后全部忘记,时间其实是浪费了。
参考建议:考一考!
重复阅读就像反复把珠子上串上细链,却在任由它们从链条另一端掉落。
学习过程中,父母要学会给孩子的"链条"打结。没错,考试是最好的选择!
伊利诺伊州哥伦比亚市的一所中学,就做过类似的实验。
工作人员安排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一组人重复阅读,不测试;另一组学习完,还要经常进行小测试。
一个月之后大考,经常做小测试的学生平均成绩是A+,而只是重复阅读的学生成绩是C+。
可见,考试可能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
误区二:频繁集中练习
现在孩子学习都有一个通病,喜欢超前,喜欢快!在期末考前,很多父母总是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练习,把孩子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然而,频繁的集中练习效果却比较差。
原因分析:频繁的集中练习只能产生短期记忆。
曾经有人对38名医生进行了一项研究。这些医学生都要学习四节小课。一半医生一天之内全部学完,另一半医生每隔一周学一节课。最后,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在哪个环节,"一股脑"全部学完的医生都表现得较差,根本比不上另外一组。
频繁的集中练习造成了"我学会了"的假象。然而那种记忆根本不持久,没过多久就忘记了。
因为长期记忆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而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建议:间隔练习更有效。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48小时之后,遗忘率高达72%。
孩子是不可能靠一次集中学习,就能一次性记住所有知识点的。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复习的时间:
比如,孩子先学习完一个知识。刚学完的前三天,是记忆知识的关键。
1.第一个复习时间点:20分钟之后
2.第二个复习时间点:1小时之后
3.第三个复习时间点:9小时之后
4.第四个复习时间点:1天之后
5.第五个复习时间点:2天之后
6.第六个复习时间点:6天之后
7.第七个复习时间点:31天之后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