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国际化?

 教育观察     |      李斌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国际化?

今天中国社会的现实是,人们既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又无力超越自己的文化。

        2012年,偶然来到仅有二十几个学生,却聘任了十余个美国教授任教的上海兴韦学院。学院创办人陈韦明告诉我:兴韦近期最大的梦想,就是找到合适的国学教师,开设国学原典课程。“中华文明的原典智慧,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未来保持内在的信心与平静。”

        陈韦明是改革开放以后,哈佛大学最早和最年轻的中国大陆毕业生。我当时大惑不解,问道:既如此,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引进原汁原味的国际课程呢?回答是:“因为他们的舞台在国际。”

        渐渐才悟出,陈先生的方向感实在很好,课程架构所指向的,正是当代中国学子最为迫切的两件事:建立自我,突破自我。因为今天中国社会的现实是,人们既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又无力超越自己的文化。

        那么在今天的中小学,亲爱的校长,为什么你的学校需要嫁接国际课程?

        除了像兴韦一样基于学生未来的需要,还有人是因为家长的选择:中国家长越来越懂得“不要背不动的书包,要有带得走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课程在中国的蓬勃兴旺,就是更多需求选择的结果。

        还有人是因为学校创新的必要:中国人对“什么是好的教育”常常大的方向感很好,但如何去到那里?学校需要更多的结构性、支撑性设计,国际课程,无疑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先行优势,所以引进、消化、改造,成为当下学校课改的一大潮流。

        然而,却极少有人意识到,这其中,还包括中华文化自身发展与演进的需要。

        那是什么呢?简单一点的答案,是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思维习惯、培养目标需要被学校课堂所推动的转型。从状元及第、学而优则仕的思维,转换为“行行出状元,路路通罗马”的思维;从培养所有人学孔融效岳飞的思维,转向培养一个个彼此不同,却又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自我实现的人;从培养“循古例法先人”不越雷池半步的守成者,到培养敢于提出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更深层次的答案,是我们的文化需要在全球化的时代重新被点亮。学校怎么做?正如龙应台所说——要“知己知彼”。知己,即帮助学生决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根深叶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知彼,即帮助学生有能力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字、理解得了的逻辑,去呈现、重构那些自身文化基因里,在这个时代依然有生命力的价值。

        所以教育的国际化,就是要找到“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同时也推动自身的文明通过验证获得信心,通过融合获得更新;以及,在这个“人人都是国际人”的时代,通过人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让“君子和而不同”、“圣人为而不争”,这些几千年来对多数人“知行两张皮”的价值观,在21世纪获得落地与新生。

(文章选自《新校长》2015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文章: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下一篇文章:美国华人教授:穷孩子上错高中一辈子难出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学习力教育正在颠覆当下的教育!

 

余建祥

 
   

对快乐教育的反思: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幸福,而不是简单的快乐

 

余建祥

 
   

教育思考: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执念还是伟大?

 

余建祥

 
   

家庭教育的有效期和界限

 

余建祥

 
   

教育最大的风险,是父母低层次的教育认知局限

 

余建祥

 
   

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教育永远美好!

 

余建祥

 
   

余建祥: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四大决定性趋势

 

余建祥

 
   

家长教育思维的三个层级:你在哪个层级,孩子就在哪里

 

余建祥

 
   

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法则:教育中的二八定律

 

余建祥

 
   

“一带一路”(中国·兰州)首届文化艺术教育发展论坛在兰举行

 

郭秀睿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解决什么问题比改革高考更重要?

    下一篇: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