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动手和绘画这些造型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启蒙”。
人一生的教育,是从孩提时代的艺术教育开始。
这,不是培养个兴趣那么简单。
这,事关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
我们来看一看,画画这件事都需要什么能力:动手,眼睛,语言,情感。
绘画是按自己的意愿驱动双手。
这样的过程让孩子通过手的自由运动感受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
对,这是一种发现的乐趣。
如果你教给孩子画上面的那种简笔画,临摹那种画好的画,就是在剥夺这种乐趣,会永远抹煞他动手的愿望。
眼睛的作用是发现,观察,感觉。这也正是绘画最重要的目的——观察这个世界,然后表达。
法国风景画家柯罗在晚年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都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的看世界”。
和画画相比,天真的看世界才是最要紧的,是为了获得自己的感觉。
如果把成人的感觉强加给孩子,结果就是他们不会再去观察,不会再有天真的眼睛。
最严重的,是对语言能力的灭顶打击。
记得我第一次看电视剧《神雕侠侣》,大失所望。切,这才不是金庸笔下那个秀美若仙、清丽绝俗的小龙女,才不是那个独孤求败、黯然销魂的杨过。
无论是陈晓、陈妍希、还是黄晓明、刘亦菲、任贤齐、吴倩莲,他们都不是,都不是我心中的神雕侠侣。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想象的魅力。
不恰当的用大人的认识去教给孩子画具体的形象,他们就不再对语言的可能性展开想象,是在否定想象力。
从语言的想象中,在脑海中幻化出形象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绘画,就是在训练和提高这种能力。
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动和观察而画的画,即使在绘画技巧上不成熟,一样能够碰触到看者的内心。
这种表达,也是孩子的一种满足。表达的满足,表达的乐趣,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愉悦和体验。
这就是绘画的唯一目的——让孩子体验、感受快乐。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孩子应该怎么画?或者说,到底怎么教孩子画画?
想象,创造,玩耍,分享,反思
鸟居昭美先生是日本现代儿童早期绘画行为研究第一人,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画家。他明确的表述了孩子的年龄和孩子画画的大致规律:
1岁:感受手的运动轨迹,尽情的乱画。
2岁:眼睛追随手运动,开始赋予意义。
3岁:用圆圈和线条来画内容,来表达。
4岁:凭印象,人物除了头还有腿身体。
5岁:关注感兴趣的事,形成印象再画。
6岁:一条线做基准线,有秩序排排画。
7岁:有地平线概念,正侧背面的认识。
8岁:思维成熟,画出成人理解的画面。
9岁:转折点,追求眼睛看的真实世界。
你看,画画的过程,是多么复杂的探索。
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无法猜测到会发生什么,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他们不同的鼓励,呵护和倾听,给他们创造自由思考的环境,让他们尽情享受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
说的简单做起来难,我们父母哪懂怎么画画,怎么办?还不是送美术班培训班。
大多数人都有把孩子送美术班的经历。
回忆一下,当时的出发点是什么?怎么送他们去的,老师又是怎么教的?
做爸爸妈妈都很理智,没有谁是真希望孩子未来成为艺术家,或者以画画谋生。送孩子画画,说白了就是培养个兴趣,爱好,审美,拓展一下眼界,提高一下素养。
再简单点,别人家孩子都去了,咱也不能落下。
所以,大多也不会选那种应试、考级的传统画班,学什么素描啊油画之类。
而是会很谨慎的选择一些涂鸦、启蒙兴趣班,轻松愉悦自由自在的挺好。
但送去以后,事情变了,过程也变了。
举个例子,老师是美院毕业,科班出身,认真备课,有模有样的会讲三原色,讲什么是色环和对比色,讲线条的美。
然后,一次课画一幅画,老师做示范也有模有样,小孩子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更有模有样。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